問:什么是寨卡熱?
寨卡熱是由寨卡病毒(Zika virus)引起的一種蚊媒病毒病。病毒會通過蚊蟲傳播,在極少數情況下,病毒也會通過性傳播或者母嬰傳播。被感染后的常見征狀包括微發熱、紅疹(多數為斑丘疹)、頭痛、關節痛、肌肉痛、無力以及非化膿性結膜炎。其病情通常較溫和,征狀可持續數日至一周。
問:寨卡病毒威脅多大?
答:寨卡病毒是一種新出現的蚊媒病毒,目前尚無特效治療辦法或者疫苗。預防方式就是避免蚊子叮咬。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數據,美洲逾13個國家報告發生散在寨卡病毒感染,表明寨卡病毒在地域上呈快速擴大之勢。
世界衛生組織稱2013年和2015年分別在法屬波利尼西亞和巴西發生的大型疫情期間,國家衛生當局報告稱,寨卡病毒病可能會造成神經和自身免疫系統并發癥。近期在巴西出現的疫情中,當地衛生當局發現在普通民眾中間發生的寨卡病毒感染有所上升,且在巴西東北部出生并患有小頭癥的嬰兒數量出現增多情況。對寨卡疫情開展調查的機構發現,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寨卡病毒與小頭癥之間存有關聯。然而,在解釋嬰兒小頭癥與寨卡病毒之間的關系之前仍需要做出更多調查。還在對其它可能病因開展調查。
問:亞洲有危險嗎?
答:喬治敦大學的盧西表示,目前還很難預測寨卡病毒將來的走勢,但這種病毒可能在美洲與加勒比地區更為廣泛地傳播。
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穿戴可使盡可能多的身體部位得到覆蓋的衣服(最好是淺色衣服);采用紗網、門窗緊閉等物理屏障;以及在蚊帳內睡覺。另外較為重要的是將水桶、花盆或者汽車輪胎等可能蓄水的容器實施排空、保持清潔或者加以覆蓋,從而去除可使蚊蟲滋生的地方。
旅行者應當采取防止蚊蟲叮咬,對自身形成保護的基本防護措施。